惊,有人将桐油果误作板栗食用后中毒! 世界简讯

2023-03-09 20:00:00 来源:贵州疾控

惊,有人将桐油果误作板栗食用后中毒

——健康科普——

近来,遵义市和铜仁市接连发生了两起因食用“板栗”中毒的事件,中毒患者均为儿童,共有6人,最大14岁,最小7岁。同为在山林中玩耍,食用了地上散落的“板栗”后出现了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恶心等症状,引起中毒的是板栗吗?食用后有什么危害呢?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经过调查人员调查,其实6名患儿食用的不是板栗,而是在贵州非常常见的油桐树的果实“桐油果”!

油桐(学名:Verniciafordii)属落叶乔木,高可达10米,全株有毒,其中种子毒性较大,树皮及树叶次之,新鲜的毒性较大,主要有毒成分为桐子酸及异桐子酸,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,并可损害肝肾功能。人食5—6粒种子即可中毒,主要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头晕、烦渴等。

下图为一起事件中患儿误食的桐油果:

容易误食的油桐果图片

食品安全

(图片来源于仁怀市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在调查处置事件时所摄)

新鲜的桐油果图片

(图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何仟老师)

油桐在贵州分布广泛,由此误食桐油果中毒在我省也常有发生,自2014年起至今已报告30余起中毒事件,现除贵阳市外,在其他8个市州均有报告。除桐油果中毒外,贵州省常发生的还有马桑果、苦檀子、铁树果以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野果或种子中毒,且报告的中毒患者多为儿童,究其原因,主要为儿童认知能力有限,好奇心强,常自行采食野果或种子。由此也提示我们应加强对儿童的宣传教育,了解野果或种子的特点及危害,教育他们在山林中不采食任何野果或种子,以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,并且如果自己或发现身边有人因食用野果或种子中毒的,应立即采取催吐等自救互救措施,并及时联系家长或教师将中毒患者送至医院救治。

供稿:朱姝

校对:田继贵

编辑:何庭奕

审核:陈慧娟

审发:黄艳

标签:

最新内容